淡化“异常心理”

信息来源:2003.07.01 大河报

儿童时期的心理烙印常常会影响人的一生,因此,在育儿方法中也有一个“扬长避短”的问题,需引起家长们的足够重视。具体说来要淡化以下四种心理:

淡化“毛病”心理:如当家长发现孩子总爱“眨眼”时,不要提示、指责他,而是有意引导他看树上的小鸟、街上的异型汽车以及特别吸引人的事物,从而帮助孩子纠正毛病。

淡化相貌心理:对于那些相貌特别丑或特别美的孩子,家长有时会当着他们的面发表些议论。在被家长提示后,这些“相貌异常”的孩子会产生“自己与众不同”的自卑或自傲心理。这种过早的自我浅层表面的关注是不利于孩子心理全面健康发育的,因此,对于特美、特丑的孩子,家长都应努力去淡化他们的“与众不同感”。

淡化“小皇帝”心理:如今独生子女们的家长大多对孩子有“过于关怀”的倾向,久而久之,在娇惯中,孩子便有了那种“我在父母心目中地位绝对不一般”的异常心理。这种心理往往导致他们任性、不负责任和不愿吃苦等行为的发生。

淡化优势心理:在“望子成龙”的心理态势中,许多家长对孩子从小表现出来的天资往往给以充分肯定、赞扬、鼓励和宣传,不只在家自我欣赏,还在朋友、外人来家时让孩子做炫耀性表演。这种强化孩子“异于常人能力”的行为,易导致孩子过早地“专业化”,从而影响身心的全面发展。

尤中波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