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黄黄河故道惊现“汉代屋顶” 专家称:其保存完整程度全国罕见

信息来源:2003.07.03 大河报

本报安阳讯 内黄颛顼、帝喾二帝陵东北约1公里处,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两处保存完整的汉代房屋建筑遗址。有关考古专家称:其保存完整程度在河南考古史上实属首例,全国罕见。

昨天上午,记者在挖掘现场看到 发现的汉代建筑遗址位于内黄县二帝陵东北约1公里处的黄河故道。已清理的建筑遗址坑槽距地面约5米,南北长40米、东西宽30米。从坑槽中裸露出两座比较完整的屋顶建筑,北侧屋顶建筑东西长7米,南北宽5.8米;南侧屋顶南北长9.4米,东西宽5米,墙基遗址旁还有陶缸、陶瓮、铁器等文物。经文物工作者现场测量,该建筑遗址屋顶的板瓦长47厘米、宽36厘米、厚1.5厘米;筒瓦长35厘米,宽14厘米、厚1.3厘米;砖长25厘米、宽12厘米、厚4厘米,土层变化多样。同时在距此建筑遗址西南500米处,又发现一处屋顶建筑遗址和一些铁器。

内黄县考古所所长宋贵生向记者介绍说,该遗址是今年6月24日下午,内黄梁庄镇民工在开挖黄河故道硝河工程时,在三杨庄段发现了部分砖瓦,县文物部门得知后,立即赶到现场及时采取了保护措施,并进行了勘探,在报请安阳市文物局同意后,该县文物部门在6月25日、26日开展了初步的抢救性清理工作。

昨天下午,省文物局副局长、研究员孙英民,省文物局文物处处长司治平,省文物研究所副所长张志清等领导及专家,来到发掘遗址现场,对下一步挖掘工作进行了指导,并决定近期派驻专家参与下一步的挖掘工作。

省文物局副局长、研究员孙英民一行在现场考察后认为,此遗址年代为汉代晚期,其保存完整程度在河南考古史上实属首例,全国罕见。而建筑布局结构、等级、坍塌原因以及和二帝陵的关系等情况,还待进一部考古发掘。由于该遗址位于黄河故道,它的发现将为研究黄河水域史及汉代建筑提供重要的实物资料。

(记者 张志立 实习生 张栋/文图)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