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新娘”考生
前天,电话里传来熟悉的声音,那是千里之外的“新娘”在“呼叫”。
“新娘”是一位不满18岁的土家族姑娘,家在青海互助县的大山深处。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她并没有结婚,而且她参加了今年的高考,她报考了医学院想学习针灸,毕业后好给乡亲们看病。
她在电话中说,高考成绩快出来了,不知道自己的成绩怎么样;考上应该不是问题,但不知有幸能被哪所院校录取,还要听听我的分析。“等等吧,别着急!”我很含糊地回答。
“新娘”是我到青海旅游时“迎娶”的,而且还和她“拜过天地”,仅一次。
都是民俗表演惹的祸。
那年,我们专门到“新娘”的家乡去领略土家族的风土人情,在当地人的安排下,好客的土家族姑娘为我们献上了洁白的哈达,表演起具有民族特色的“轮子秋”,跳起婀娜多姿的“安昭舞”,然后安排到农家,畅饮青稞酒,品尝土家饭,过足了民俗生活瘾。
我迎娶“新娘”的小插曲,就发生在吃饭的过程中。当时不知道是被青稞酒灌蒙了头,还是同行者撺掇,就糊里糊涂地穿上“新郎”装,穿过层层“封锁”,喝着被罚的“喜酒”,背起“新娘”去“拜堂”,“三拜九叩”后,牵着“新娘”入洞房。所有的“程序”结束后,我才知道“新娘”姓王,是位十五六岁的小姑娘。她说自己是刚刚失学的学生,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她准备“做几次新娘”挣够学费后,再返回学校上课。
我借着酒劲告诉“新娘”,回去上学吧,以后你的学费由我解决。
我带着“结婚照”回家后,妻子追问“拜天地事件”的来龙去脉。我告诉妻子,那就和开封清明上河园里的“王员外招亲”一样,被“王员外的千金”绣球砸着了,不得已而“成亲”。这样,“娶新娘”风波才告平息。
但是,在暑假开学时,我偷偷地将学费寄给了“我的新娘”,然后编个谎言说是吃饭花了,把剩余部分交给“财政部长”。但后来还是露出“马脚”,因为还有两个山里的孩子也要靠我们为数不多的工资来资助,“财政赤字”将达到“警戒线”,节衣缩食事小,连孩子的零花钱也向“零”靠拢。
生活的紧张并没有耽误我对“新娘”的支持,唯一的回报就是考试成绩单。在高考前,爱人还专门寄过去200元钱,让她补补身子好上“战场”,并买来高考资料一同邮去。
“新娘”果然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