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正是读书时

信息来源:2003.07.03 大河报

有一句俗话是“春困夏乏秋打盹,睡不够的冬三月”,常常被懒人用作偷懒的借口,对这样的人来说,春夏秋冬当然也不宜读书。有人却认为:“阅读是一种呼吸。”阅读是一种只要人活着就须臾不可放弃的行为,如同呼吸。

对于孩子们来说,这个时候最让他们快乐的是又逢暑假了。在漫长而轻松的假期里,该不该让孩子读书,该让孩子读哪些书呢?笔者不是孩子的家长,对此没有充分的发言权,但不妨说一下看法。我认为,应该合理地安排孩子的暑假日程,如有可能,应该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孩子多看些书,因为孩子平常功课太紧,没有大块的时间阅读课外书。至于该读哪些书,可以见仁见智,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高尔基说:“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这应当是读书的要义所在。前些日子看到一篇有关大学生的阅读取向的文章,其中说“读图”、“韩流”、“童书”已成为大学校园的阅读时尚,这种状态在中小学生中也存在,令人忧虑。一位文学研究者指出,现在的青少年都很聪明,“成长”得很快。他们都有明确的甚至是相当实际的目标,而且知道怎么去达到他们的目标,他们的阅读大都是围绕着他们的目标展开的。这看上去似乎很不错,其实是存在着严重问题的。他建议青少年要从社会和个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在时尚的东西之外多读一些人文方面的有思想力度和精神厚度的作品。

所谓“中小学生必读书目”、各种名著的学生普及本等等目前图书市场上风行的读物,我以为家长和孩子不必盲从。因为所谓“必读书”的说法本身就可疑,这世上没有必须要读的书;再者,孩子要看世界名著的话,最好不要读什么缩写本、普及本,应该直接买人民文学出版社、译林出版社等名社名译的版本来读,切不可贪便宜,买盗印的、翻译拙劣的版本。

我觉得,为孩子选书,不应有什么框框,什么书适合,什么书不适合。只要是受到普遍好评的书,都在孩子的阅读范围之列。而阅读历经时间淘洗的中外名著,对孩子心灵世界的成长益处多多。相反,给孩子推荐内涵浅薄的畅销书,会无意中影响孩子的读书趣味,浪费孩子玩乐的时间,有害无益。

所以,只要孩子能读进去,《红楼梦》可读,卡夫卡可读,鲁迅《故事新编》可读,《贝多芬传

...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