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魂长逐漫漫絮——近期新书一瞥

信息来源:2003.07.03 大河报

一向喜读杨绛先生的文字,最近看了她写的回忆录《我们仨》(三联书店),依然是素净雅致的文笔,依然是冷隽蕴藉的情怀,书中所写是杨绛先生一家的平常家事,却自有一种感人的力量。在一般只闻钱钟书大名、对其著作殊少了解的人眼里,钱钟书大约总是一个戴着厚厚的眼镜、正襟危坐、不苟言笑的形象。在这本回忆录里,钱钟书先生是一位亲切的父亲和丈夫,他平凡、幽默、好玩、单纯、睿智,活生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在相继失去爱女钱瑗、丈夫钱钟书之后,杨绛先生可谓晚景凄凉。“三里河寓所,曾是我的家,因为有我们仨。我们仨失散了,家就没有了。剩下我一个,又是老人,就好比日暮途穷的羁旅倦客,顾望徘徊,能不感叹‘人生如梦’‘如梦幻泡影’?”回忆往事,很难不触动深藏心中的伤痛,她几乎是伴着眼泪写完这本书的。杨先生的心情,大约只有钱先生1991年为她构思中的小说所写的诗句足以写照和体会:“梦魂长逐漫漫絮,身骨终拼寸寸灰。”

当看到钱瑗为爸爸画的速写《裤子太肥了!》(1988年)、《衣冠端正,未戴牙齿——爸爸作丑态》(1990年),当看到书中说“钱瑗和爸爸最‘哥们’,钟书爱说女儿像他”时,当读到“阿圆是在沉睡中去的……我说,自从生了阿圆,永远牵肠挂肚,以后就不用牵挂了”这样的文字时,谁不会为之黯然神伤呢?

被很多人长久怀念的生命,无疑都是在生前做出了令人景仰的功绩。哈耶克也位于这些不朽者的行列。他说:“现在每个人都在谈论的、最终将使人类融合为一个整体的人人互相依赖的状态,只能是市场秩序的产物,而不可能通过任何手段实现。”随着《通往奴役之路》等著作的翻译出版,哈耶克在国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哈耶克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是一部思想传记,写得流畅可读。读完后,我们会知道,哈耶克是一位不懈地探求自由和繁荣原理的人,知道他的“用观念战胜观念”,知道“哈耶克的一生就是这门有关自由的科学发育成长的过程。为了探索自由的真谛,哈耶克从经济学进入心理学,又进入政治哲学,最后探索法哲学和社会哲学,如炬的自由之光穿透了专业化的隔膜”。

书中透露的一些哈耶克的逸闻轶事,也很有趣,比如,哈耶克是没落的奥地利贵族,早年在美国刷过盘子,他和第一任妻子

...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