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荐读
信息来源:2003.07.03 大河报
今年5月,教育部新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新课标”对原有的语文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与调整。“新课标”将中小学生的阅读与鉴赏放到了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初中、小学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背诵优秀诗文240篇,初中生阅读一般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新课标”增加阅读和推荐书目,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在阅读推荐书目中,小学、初中、高中通盘考虑,互相衔接。其篇目大多是古今中外一流大家的精品。专家强调说,过去中小学生的阅读,总是说“课外”,而这次新颁布的“新课标”则是“课外”与“课堂”相结合,以后的中学语文课中,都要开设相关的选修课。从这个意义上说,“新课标”对中小学生阅读与鉴赏的要求更具“强制性”。因此“新课标”将作为我国中小学生语文教学、评估与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体现着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的确,语文负载着传承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任务,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极其辉煌的人文精神。让学生在记忆的最佳时期,多读一些经典作品,多记一些美文佳句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使学生通过阅读和学习具有文学的感觉、艺术的感觉、美的感觉,这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即使那些已进入“数字化生存”的发达国家,对中小学生的阅读和鉴赏也丝毫没有放松的迹象,而是有着非常明确和严格的量化标准。因此,通过语文教育,增强民族文化的凝聚力,通过阅读作品,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命运,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这是非常重要的。 亚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