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经典

信息来源:2003.07.03 大河报

读《司马光砸缸》,女儿问:“为什么不把缸推倒?”我反问:“把缸砸烂不好吗?”女儿说:“砸伤了缸里的小朋友呢?”怎么可能!我心里暗笑。但又一想,这质疑是有道理的,缸被砸烂,谁能保证碎片不划伤缸里的孩子?即便不伤人,把缸推倒总比砸烂强,这反映着“人之初,性本善”的女儿对破坏的天然排斥。

读《乌鸦喝水》,女儿又问:乌鸦为什么不到河里喝水,非要喝瓶子里的水?这问题我也不好回答,因为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有人不嫌麻烦把半瓶水放在旷野里而水居然没有干。

又读童话,开头就是“森林里住着一个老妇人”,女儿又较真了:她为什么一个人住?她晚上不害怕吗?我只好埋怨童话作家设计情节的有悖常情。

我让女儿读书,是经常猝不及防地遇到她提出类似问题的,在她小小的脑瓜里,许多我们大人习以为常的经典故事和童话,在她逻辑的天地里总要四处冒烟。这使我感到两代人之间思维的差异,一般来讲,大人总要按自己的思维在书本里为孩子设一个靶子,而孩子的思维之箭往往旁逸斜出,我因此认为,如今的家长们大概都和我一样,是没有资格或者说没有能力来包办孩子们的读书的。

暑假到来了,编辑要求谈谈该不该让孩子们在假期里读书、读什么书。从我个人的好恶讲,我是不主张大人们给孩子们布置读书任务的,在学校里待久了,好不容易有了个假期,是应该让他们充分享受自由和快乐的时候,为什么还要把他们本该游戏的童年再一次禁锢在平面的书本上呢?但这主张说出来一定是要引起普遍的反对的。那么,既然非要让孩子读书,从我上面所历的经验出发,我自认不能包办孩子的读书,就当然不敢具体指出哪些书该读。但我倒想提出两点主张,供现在有志于让孩子读书的家长们参考:

一是不要给孩子列书单,需知在你认为有意义的,在他看来未必如此,你不能将自己的好恶强加给他。

二是既然决定让孩子读书了,就不妨准备好以开放的心态迎接他对书本的质疑。许多时候,孩子的问题是有道理的,因为时代在变,他们观察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在变,而书本、尤其是经典却是不变的。应提倡孩子们以今天的眼光、以俯瞰的角度对经典进行各式各样的解读,如果以经典的不变去拘束孩子们的万变,无异于是对他们“自由之精神”的扼杀。胡适当年提倡

...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