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重组股,当心!

信息来源:2003.07.04 大河报

周四的资产重组股可谓风光,尽管指数没有多少上涨,但重组股的走势却颇为强劲。有实质性重组题材的个股带动那些有重组传闻和重组想像空间的个股上涨。尤其是深市的重组股表现出色,如新都酒店、赣南果业、铜城集团等都居涨幅排行榜前列,这些股票都具有已经公开披露的实质性重组题材,而深华新、中核科技等具有重组概念。沪市升幅较大的南京熊猫、新锦江和海立股份也是资产重组股。

但重组股并不能成为人气股,也不能推动大盘的上涨,仅仅是大盘在振荡整理期间的热点补充而已。从4月下旬开始,不少人一直对重组股的走势抱着热切的希望,但重组股的表现反而令市场失望。因为事实说明,重组股今年的走势多是“过山车”行情,能够持续走强的较少。考察股市历史上重组股(并购概念股)的走势,我们会发现其规律:

其一,此类题材股难以出现“板块效应”(即同时上涨和同时下跌)。除了1995年下半年的北京北旅、湘中意、赣江铃等极少数股票因外资收购概念而同时上涨外(当时上市公司的收购重组被严格限制,所以这些股票的题材是严重“稀缺”的题材资源),此后的并购重组股基本上没有出现齐升齐跌的板块效应。比如,托普软件、华联控股、全兴股份、三九生化、四环生物、健特生物等都因为实质性重组而使基本面彻底改观并且导致股价翻番,但其上涨并非同步。缺乏板块效应的原因是:并购重组往往发生在不同的行业的上市公司;即使是发生在同行业的重组其重组内容和方法也往往大不相同;重组内容对上市公司影响的深度和广度各不相同;同类重组也通常具有较大的时间差异。

其二,重组股的上涨对大盘上涨的“贡献率”很小。对大盘走势影响较大的通常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重点保护行业的股票,这些股票往往经营稳健、盘大绩优,不需要进行大规模重组。而发生资产重组的股票多属于“夕阳产业”和经营不佳的公司,就一般情况而言,这些股票的总股本和流通盘不会很大,所以其升跌难以对大盘走势形成较大影响。以本周四为例,大盘的上涨并非得益于重组股的热闹,而是龙头股长安汽车和招商银行的稳健走势所致。

其三,随着股市的快速扩容,上市公司数量大量增加,上市公司的重组也成了“家常便饭”,从2001年以来重组题材已较难引起投资者的浓

...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