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的四大局限

信息来源:2003.07.07 大河报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许宪春认为,GDP在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时,存在着四个局限性。

GDP不能反映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比如,某些产品的生产会向空气中排放有害物质,GDP会随着产品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却不考虑对环境造成的损害。

GDP不能准确反映一个国家财富的变化一个国家财富能否有效地增长,不仅取决于GDP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大小,还取决于其质量。如果固定资本没有到使用期限就不得不报废,那么它们再多也许都不能有效地提高一国的国民财富。比如我们盖了许多厂房、住房,修了许多道路、桥梁,但质量差,没有多久就不得不拆除,虽然GDP表现得一派繁荣,但国民财富不会增加,反而可能会减少。

GDP不能反映某些重要的非市场经济活动这些活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往往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比如家庭妇女做饭、照顾老人、养育儿童,等等,这些活动没有发生支付行为,GDP就不反映这些活动。但如果这些工作由保姆来承担,雇主就要向保姆支付报酬,相应的活动就会反映在GDP中。由此,GDP在某种程度上损失了客观性和可比性。

GDP不能全面地反映人们的福利状况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增加时,表明其平均福利状况将得到改善。但如果由于分配不平等,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并没有增加,因此他们的福利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从人均GDP中就看不出这种差异状况。

因此,我们应该知道GDP能够做什么,不能够做什么,在它的适用范围内,正确地使用它。

摘自《北京青年报》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