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集邮论坛(第五期) 集邮使生活更精彩
●策划:黄晖 刘同洲
●整理:刘同洲 戈中博 郭艳
●摄影:戈中博
传承文明、促进交流的国内外邮展,成为当今影响最大、受众最多的全球性的大型文展活动之一。
邮展是检阅一个国家或地区集邮水平的校场,又是集邮者竞争才华、展示自身价值、为国争光的平台,还是观众受教育和学习交流的课堂。前不久,在重庆举行的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暨亚洲国际邮展候选展上,河南邮集披金挂银,有两部入选国际展,取得了近年来参展最好成绩。
日前,本报与省集邮公司、省集邮协会联合主办的大河集邮俱乐部第五期活动在郑州举办,部分获奖集邮家应邀讲述了自己的集邮故事。
姚伦湘:集邮生活60年
我从上小学四年级开始集邮,到现在已经60多年了。60多年来,因为上学、工作等原因,我的集邮生活断断续续,续而不断,以能为之则为之、既重过程又重效果的原则,轻松愉快地进行集邮活动。
常言道:“人贵有自知之明。”集邮也是如此,这样才能准确定位,做适合自己的专集。集邮中,独乐不如众乐,有快乐与大家分享,与邮友交流中提高自己。我一直信奉集邮怡情养性,不以盈利为目的,所以我没有压力没有烦恼。
以前的集邮是纯为玩,开始做邮集是始于党建宣传活动,第一部专题就受到各界好评,这激起了我这方面的兴趣。邮集参展获奖又是我集邮生活的一个转折点,让我集邮的兴趣更浓了,有了具体的目标。邮集能体现集邮者的综合素质,它需要集邮者具有组织能力、文字功底、艺术水平、逻辑性、技术性。做邮集促使集邮者整理和认识自己的邮品价值,了解社会反馈,更好地发挥藏品的社会价值,能获奖争光。总之,集邮具有深刻的内涵,做邮集是集邮的升华。
尹保亮:尽量少走弯路
虽然集邮历史短,却能在全国邮展中先拿银奖又取大镀金奖,我不认为自己是侥幸。我之所以能成功一是有专家指导,二是坚持研究,这样我少走了不少弯路。
集邮一定要有专家指导。我比较幸运,集邮生活一直有老师指导。我集邮起步比较晚,因为生在农村没有条件,大学毕业结婚后才在爱人的引导下入门,但这时的集邮还是低层次的;后来戈中博老师到我们单位讲集邮课,我才知道邮集这个概念。我看到的第一部邮集是姚伦湘先生的,让我开了眼界。在他们的帮助下,我很快入了门,很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