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衣社碎片
第六章 蓝衣社之春
(一)
命运有意地让刘健群、腾杰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几乎同时想建立一个挽救国家的秘密组织。而且,这个巧合如此完整:一个来自外侮,一个来自内患;一个突出组织,一个强调理论;一个致力基层秘密,一个致力领袖权威;一个善于缜密的思考,一个不乏狂人的激情……他们把民国奇形怪状、混沌原始的各种习性,一同运用体现出来,蓝衣社集大成着民国党团活动的特征。
把两份文件叠合在一起,后人可以看到,那就是蓝衣社全部的历史轨迹。在军党政警学的基层秘密组织、军队政训的控制、“新生活运动”、法西斯化宣传、对传媒的冰冷封锁、对蒋介石独裁地位的支持、大量的暗杀、对日本态度的坚定,以及三民主义青年团、令人生畏的军统局……一直到最后的兵败台湾、灰飞烟灭。
后来席卷全国的蓝衣社运动,在这两个从未谋面的人身上,完成了主要的理论储备。它让人叹息于历史惊人的戏剧性。
长达87页的《贡献一点整理党的意见》手稿,在几经修改后于1932年年初最终定稿。随后,当春节临近,稀疏的鞭炮声断续响起时,刘健群决定以戏台故事里常见的“上书”方式,去游说、征服蒋介石。
1932年1月,刘健群乘船向东南方。在这一路的船头,他的心头既有鼓荡感,又充满了忐忑。那个一生以三民主义、孙中山信徒自居的人,那个处世为人都以宋明心学为标榜的人,会采纳他的这个源于欧洲的“意见”吗?他当时并不知道,在他离南京越来越近之际,在溪口镇,蒋介石已对法西斯主义产生了兴趣。
史料记载:刘健群到南京时,他并没有找到蒋介石,但他也没有就此回南昌,而是继续在南京活动。到2月下旬,布衣团的活动中心从南昌转移到了南京,并从原来的6人发展为18人。
在南京活动期间,刘健群频繁出入何应钦府邸。在这里,他很快就结识了何应钦的侄女婿桂永清。一席交谈后,他以自己的口才和《贡献一点整理党的意见》,博得了桂永清的极度欣赏。于是就有了桂永清向蒋介石力荐刘健群的一幕。
《蓝衣社的建立》一文写道:“由于没有人反对这一推荐,蒋介石表示同意,并让桂永清通知刘健群明天上午8点到他的办公室一谈。”
在第二天的会谈中,刘健群给蒋介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为蒋介石带来的《贡献一点整理党的意见》,也深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