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类似的悲剧不再发生
信息来源:2003.07.15 大河报
7月11日的《天津日报》报道说“继河东区一女生因高考失利情绪失控、举刀自残后,昨日南开区一落榜生因嫌家长唠叨,抄起菜刀砍向父亲,险酿惨剧”。这绝不是偶然现象,高考之后,我们总能从媒体上看到这样令人伤心的报道。
因为竞争的惨烈,也因为寄托了太多个人和家庭的未来梦想,高考像山一样压在每个考生的身上,要想从高考的阴云中彻底走出来,没有坚强的承受力恐怕不行。南开大学专门研究青少年心理的袁辛副教授认为,上述两事件中行为人的举动属于典型的“挫折侵犯”。在高考中没能获得肯定,这对考生心理的冲击相当大,潜意识中会为负面情绪寻找“出口”,因此略受刺激就可能爆发,并表现为侵犯行为。
高考后是个特殊的时期,落榜生不仅没因取得好成绩减轻压力,反而因为目标的瞬间失去陷入恐慌和无助。家长除了要认清此阶段的特殊性,更应帮助子女调整心态、调节情绪。但遗憾的是,我们更多的家长忽视了子女的这个需要,或者说发现了,但没有能力帮他们有效地调整心态。摆在我们面前的悲剧很能说明问题,在后高考时期,必要的心理辅导正在缺席。
目前,关于心理辅导有个误区,就是只对考生对症下药。实践证明,系统化的心理辅导,不应只针对考生本人,而应针对家长,甚至考生的家庭进行。只有考生自觉调整了心态,家长学会了“换位思考”,不去一味责怪,高考风吹雨打后的“小鸟”才有力量重新展翅高飞。悲剧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悲剧成因的漠视。愿类似的悲剧不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