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加分快快打假
新华社7月12日报道,河北省沧州市纪委、市监察局近日查处了一起计生系统弄虚作假,为38名农村假独生子女高考加分的恶劣案件。去年7月,根据举报,沧州市纪委、市监察局对沧州市计生系统在办理农村独生子女高考加分的弄虚作假问题进行了调查,发现全市352名农村独生子女高考加分者中竟有38名考生存在弄虚作假行为,其中23名不是农村独生子女,13名考生不是农村户口,2名考生既不是独生子女,也不是农村户口。此案共涉及64人,其中公安系统占了13人,乡(镇)计生局(站)、村委会负责人40人、身为国家公务员的学生家长11人。据悉,有关部门已对弄虚作假的责任人分别进行了党纪政纪处分。
说到造假,人们无不深恶痛绝。前一时期媒体披露了濮阳市数十名干部隐瞒真实身份,以工人、农民或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劳模评选,引起全社会强烈不满的消息后,人们口诛笔伐,纷纷痛斥这种“掠誉”行为。让人心痛的是,如今造假之风已蔓延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就连被认为比较严肃的高招工作,如今也掺杂上了这样的“水分”,这就不能不让人气愤。
按照我国高考政策规定,农村独生子女、少数民族、烈士子女、国家二级运动员、归侨华侨子女等可以享受到一定的加分照顾。在这个因素的诱惑下,一些人充分调动自己的社会资源,打通各种关节,开具假证明,拿到了加分照顾。这种恶劣之举,不仅败坏了社会风气,更直接破坏了公平的高考秩序。
高考不仅是让学生有学可上,它更是我们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公正、公平一直是我国高考政策遵循的一条原则,如果让一些“南郭先生”混迹校园,浪费了有限的教育资源,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会产生严重的伤害,对那些完全通过正当途径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讲是一种极大的不公平。每个学生和家长都不可能游离于社会之外,谁都有七大姑、八大姨,谁都有三朋六友,如果大家群起仿效,为了得到加分照顾,纷纷使出浑身解数,你造我也造,大家一起造,相互较着劲充分调动造假的能量,那我们的高考便会变得毫无意义。
眼下正值高考录取的关键时期,在此提醒有关部门,不妨对那些加分资料认真“过滤”一下,要把好每一道加分关口,将那些本不应该享受加分的人清理出去,同时对那些助纣为虐,姑息、纵容、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