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衣社碎片

信息来源:2003.07.17 大河报

第十一章 别动队

后来声震民国的别动队,兼有军、政、警、宪、特五大职能,被康泽称为一贴“万应如意膏”。它首先是一个军事组织,在其鼎盛时期,它下属5个纵队,管辖着2.4万名队员和3个师的正规军。它装备精良,战斗力极强,曾有过以一个中队(连)击退对方一个师的战例。

但它又是大半个江西和鄂东不折不扣的“军政府”。在这些地方,它建立了严密的保甲编组、“义勇壮丁队”、民兵组织,操纵着近千万居民的生杀予夺。它的势力后来还弥漫进贵州、四川,操纵了贵州全境、四川大半的政务。从1933年到抗战前夕,它在这广漠的区域内任命村镇保甲长,过问县政府工作,甚至中队长即可“代行县长职权”。

在别动队存在的大部分时间里,南京官场一直流传着它是“御林军”、“监军”的种种传说。即使是抗战爆发,康泽称“别动队不复存在了”以后,由它改编成的部队仍直接负责重庆卫戍。

在别动队短暂的5年历史里,它一手是“秩序”、“扶助春耕”、“复兴农村”,另一手是令人窒息的镇压、漫天的血腥和大量的死亡。它的始作俑者康泽,也有一褒一贬、截然相反的两个外号,“康青天”和“康屠夫”。它是如此的面目模糊,以至于不断地有人追问: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组织?

别动队在康泽最早的构想里,不过是一个区区的特务警察队。它的编制只有一个大队500人。而领受的任务,也不过是简单的“组训民众、清剿散匪、恢复地方秩序”。是后来的一些因素,才使渺小得如同一粒草籽的特务警察队变成庞大严密、权势熏天、耸人听闻的“别动队”。

斯诺曾引用“国民党自己”承认的数字说:“在对江西苏区发动的战争中,大约有100万人死于饥荒和战火。”他还引用了周恩来的话说:“红军伤亡超过6万人。”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死者是和战争无关的平民。

一些考察战后江西社会的学者,他们婉转的文字背后,描述的则是在大约3年时间里,别动队毫无人道、血迹斑斑的恶行。他们所到之处,石头过刀,万户萧条,一个人口不过二三十万的小县往往就被屠戮精壮劳力数万人。闽西的连城、江西的兴国等县,短短几年就变成了没有男人的县,至于寡妇村、寡妇镇更比比皆是。

最鲜明地折射出别动队本质的,不是江西,而是大别山。1933年年底,因为大别山“

...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