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龙“吞下”中州制药
■始建于1969年的中州制药厂,曾为我省最大医药企业,也是全国七大抗生素生产基地之一。1988年以后,逐渐走向衰落。
■同在一个县城的创立于1988年的民营企业伊龙公司(原中原金刚砂厂),逐渐发展为年销售额过亿元、国内最大的金刚砂生产企业。
■15年后,后者收购了前者——二者的角色不知不觉进行了转换……
7月9日,洛阳市伊川县城,一块 “洛阳利尔康药业有限公司”的铜牌于震耳的鞭炮声中被挂到了原中州制药厂的大门上。这是继2003年5月被河南伊龙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伊龙公司”)收购以后,发生在原中州制药厂的第二件大事。
这家新药业公司的成立,标志着伊龙公司收购中州制药厂以后,经历了近两个月的紧张筹备,重组获得了突破性进展。
蒙蒙细雨中,记者赶赴伊川县采访。
“先让药厂运转起来”
盛产杜康酒的伊川县城道路宽阔,屋舍整洁,雨后的空气感觉十分清新。
中州制药厂是几十年的老厂了,尽管不景气,却有不少人记得它。记者在一位中年妇女的帮助下,很轻易地就找到了这家易主的老字号国有企业。
虽然对破产企业的窘况记者早有耳闻,但当真正走近它时,还是有点不敢相信。一个由10多间红砖平房所围成的四合院就是它的办公所在地,说句毫不夸张的话,稍微富裕点的农户的住房也要比它“阔气”好多。
负责接待的同志把记者领到厂里的会议室。说是会议室,记者打量了一下,面积不过十几平方米,靠墙摆放的是陈旧的绿色布沙发,要不是两张玻璃茶几还“泄露”点现代气息,真让人以为这是上世纪70年代的故居。
生产区的状况也好不到哪儿去,除了一栋三层的老式楼房外,其余车间几乎全是有几十年历史的红砖平房。
陪同的人告诉记者,原来厂里早已停产多日。自从今年5月份伊龙公司出资1320万元收购以后,才开始组织恢复生产。
药厂的新主人、伊龙董事长范振国说,药厂设备已经闲置了很长时间,工人们也有点生疏了,当前无论如何也要先生产起来,先安定人心要紧,再图谋发展。
5月23日,50吨原料药生产线点炉,5月29日投料生产,先期安排的230多名工人已经全部到位。恢复生产进行得紧张有序。
如今厂区内打扫了卫生,对裸露在外的管道和栏杆等也重新油漆,并在厂区内醒目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