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的世界500强情结
信息来源:2003.07.20 大河报
每年7月,是《财富》杂志公布当年世界500强企业排名的日子,也是中国企业老总们每年心跳加速的时刻。
这个以公司每年销售收入为核心指标的世界性排名已经有28年历史对于公司经营者来说,世界500强公司如同全球巨头企业俱乐部。1995年,《财富》杂志首次将所有产业领域的公司纳入评选范围,有3家中国企业在这一年进入世界500强名单。
1999年香港财富论坛和2001年上海财富论坛上,世界500强情结达到顶峰。世界500强甚至一度成为一项国家经济目标,有好事者将那些宣扬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分为三类:中央军团、中央重点扶植的企业和种子企业,也有人开始评选“进入世界500强候选中国企业排名”。
“500强宁有种乎?”,来自企业界的决心、宣言和表态令人鼓舞,查阅当年的报刊,你会发现至少有近50家左右的公司提出了自己进入世界500强的时间表。
然而,亚洲金融风暴的到来使依赖政府组建的超大型企业纷纷落马,冷静、谨慎的和喜欢标新立异的人们开始反思、批判这种简单狂热、以大为美的目标:企业应该追求以销售额衡量的“大”?还是效率、利润、竞争力代表的“强”?
一些企业家想起松下幸之助的一句话:“500强是什么?不就是一本杂志的排名吗?”
无论如何,出现在《财富》世界500强名单中的中国公司越来越多。按照中国政府的计划和大多数企业宣言,2010年将会是中国企业进入世界500强排名的高峰,这对很多公司来说,时间已经不多了,但是距离依然遥远。
曾经提出进入世界500强口号的中国企业家们在经历过盛衰沉浮、进退消长后,他们当初的理想、自信、进取与谎言、狂妄、虚荣都让人印象同样深刻。让我们记住这些曾宣布的豪言壮语,以提醒、敦促那些容易忘记或者已经忘记的公司总裁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