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规划建设“中关村”

信息来源:2003.07.21 大河报

本报讯 “我们要为入驻这里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好,规划建设起一个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的综合性服务平台。”7月19日,在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TITA建设管理专家咨询会上,来自国家科技部、河南省社科院及省经济学会的多位专家达成了共识。这意味着首个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基地将落户省会。

TITA是集科研、小规模生产、贸易和居住等四大功能于一体,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需求的综合性创业基地,分别取自英文单词“技术、工业、贸易、居住”的首个字母。该基地具备优化配置资源的互动机制,能够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和发展的需求。

据高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个基地将有效解决入区的中小企业创业初期的困难,为它们提供便捷、宽松的发展环境:企业购买楼房时可享受银行按揭政策;外资企业可享受国家给予外商企业的优惠政策;一步到位解决企业办公、研发及职工居住和生活的需要;可以共享高科技管理、融资、咨询等多种政府服务资源等。

据了解,这个基地吸纳的人员素质较高,博士占5%,硕士占25%,本科占40%,专科以下不超过30%。将主要引进生物医药、光机电、计算机软件、新材料、环保等高科技产业,以高校及其师生创办的企业为主要招商对象。

“到‘十五’末,基地建筑面积要达到10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达到2000家,总收入60亿元,初步形成河南的‘中关村’。”谈到这个基地,郑州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李建民充满信心。

记者 孟冉 实习生 段晓琳

线索提供 边峰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