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开经销商,厂家“直通”零售商手机直供风潮起

信息来源:2003.07.23 大河报

在家电连锁商直接向厂家下订单的榜样作用下,手机行业也逐渐兴起了一股“直供”风潮。这种销售渠道的变革无疑将在行业内引发一场地震,对消费者来说,则意味着花更少的钱就能买到心仪已久的手机。 所谓直供,就是有实力的终端零售商绕开经销商这一中间环节,直接和厂家做生意。国美、苏宁等家电巨鳄已将这一招玩得纯熟,举着一张张大订单,把厂家指挥得团团转。

在手机行业,近几年崛起的迪信通已经照着家电商的办法做起来了。今年上半年忽然在全国遍地开花的中域电讯,最近也频频同手机厂家签订直供协议:6月3日,同康佳签订直供协议;6月18日,又同东信签订全面直供协议,部分机型甚至买断销售;在杭州和波导秘密磋商,据称暗中已达成直供框架性协议;在广东,TCL通讯老总万明坚和中域董事长李建明关于直供合作的见面,也已提上日程。

据观察,手机厂家之所以放低姿态,愿意同全国性手机零售商签订直供协议,实在有不得已的苦衷。

虽然迪信通在国内已拥有近30家分公司、180多个零售终端,中域电讯目前店面600家(河南3家),年底计划开到至少1500家,但两家零售商的销售规模,放在整个行业中来看,现在还不足以让手机厂家为它们去得罪原有的销售渠道。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称,手机厂家纷纷响应零售商的直供要求,更多是迫于自身危机:2003年1月1日,中国政府取消3%的手机整机进口关税,这让习惯于“贴牌”的国产手机厂家惊慌不已——核心技术缺乏,软件平台不完善,制造成本居高不下,利润空间进一步紧缩。痛定思痛,TCL、波导等纷纷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

工作重心的转变,使得一向以渠道制胜的国产手机厂家产生了新需求:借助和整合现有渠道资源,尽可能减少中间环节。信息产业部一位官员曾指出:“目前我国手机综合成本约为手机销售价的60%至70%,其中要将利润的一半分给流通领域中的各级代理商。减去各种税项,手机厂家的净利润不足10%。”全国连锁手机零售商的出现,正好满足了厂家的需求。

于是,手机厂家和零售商各怀目的,走到同一条道上来了。

手机厂家试探着把“媚眼”抛向新兴的连锁企业,必然要触动原有销售渠道的利益。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成了手机厂家的必修课。同时,手机厂

...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