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求职何以实在不行到私企

信息来源:2003.07.25 大河报

“首选进机关,无奈去国企,实在不行到私企”,这是一些刚刚走出大学的毕业生的普遍心理。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才不愿意进私企呢?这是因为相当一部分私企用人制度不够完善,存在用人误区:误区一:重朋友介绍轻市场配置。不少私营企业老板觉得用自己的人或朋友介绍的人心里才踏实。实际上,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引进外部知识、技术以及管理经验变得越来越重要,只靠圈里人打天下是远远不够的。

误区二:重高薪轻保障。在人才招聘现场,一些私企在待遇上只提一项——“薪金多少多少”,而诸如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根本就不提。有大学毕业生表示:“私企用工太随意了,根本就没有稳定感!”

误区三:重使用轻培养。采访中,不少私企老板明确表示,现在需要的就是拿过来就能用的人才,至于员工培养、培训,不仅耽误时间还要投入资金,不能做那赔本买卖。也有私企老板担心,投入资金花力气培训员工,弄不好员工还要自己办公司或者跳槽,要是跳到竞争对手的公司去,就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然而,对许多人来说,不断参加学习和培训是保证自己技术水平跟上发展需要的前提,否则,不知道哪一天,眼下拥有的那一点本事就跟不上市场需求了。

误区四:“巧用”人才青春期。如今,不少私企看中了人才创业的最佳年龄段,将其视作最好的资本和财富,千方百计拿来为自己廉价使用,并美其名曰“巧用”。一些饭店、旅店和商店的管理人员满足于已拥有这样那样的学历文凭,他们不愿意再学习,也不愿向更高层次发展,而是将宝贵年华用来挣那点微薄的收入,往往最佳年龄段一过便被老板辞退。

张黎霞/文 李庆琦/图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