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后的故事

信息来源:2003.07.29 大河报

由大河报、河南省通信公司主办,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小学电脑报社协作承办的“酷E夏——中原首届数字夏令营”,在众网友的关注中已走过5期了。看着电脑屏幕上的激情飞扬、图文并茂,大家是不是想知道屏幕后面的情形是怎样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酷E夏”的工作人员中间,看看电脑屏幕后面的故事。■省内首个视频直播

“酷E夏”中的嘉宾聊天,是我省首个在互联网进行的集视频、音频、文字于一体的互动交流直播节目。

说起这种网络视频节目的兴起,还得算上非典一份“功劳”呢。

今年春夏之交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使人们的外出活动骤然减少。但交流总是不能少的,于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视频即时通讯一夜之间“千树万树梨花开”。当时,全国各地的通信、电信公司纷纷推出基于互联网的视频即时通讯。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视频通讯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与一些网友常用的视频聊天相比,“酷E夏”所采用的技术与其有相似之处,如果感兴趣且设备符合要求的话,网友自己也可以做个这样的节目。不过,具体“工艺”可要比一般视频聊天复杂。

视频聊天室一般都有人数方面的限制,一旦人满,你就只能望“客已满”的牌子而兴叹。“酷E夏”得解决这个问题,理论上来讲,它需要容纳无限多的参与对象。当然,实际上每次人数也就在1000人上下,这也是活动刚“诞生”不久,影响力、受众兴趣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但我们不能否认它将来的成长空间,要不也枉称第四媒体啦。

还有一点,视频聊天里除非私聊,否则你很难保证话筒不被抢。“酷E夏”活动中,是不能允许这种网上坏毛病出现的,否则还不乱了套?

因此,它更像一个完全开放的私聊,说它开放,因为别的网友能看到图像、听到声音,但若想像视频聊天中抢话筒那样把自己的图像和声音插进去是不行的。

■节目主持有苦有乐

网络直播节目的制作队伍虽不如电视制作那样“军容壮大”,但也是需要一个队伍的。要办好一期“酷E夏”嘉宾聊天,节目组起码需要六个人:一名总协调(相当于导演吧),一名主持人,一名网络技术员,一名聊天室管理员,两名录入员(分别负责将主持人和嘉宾的话形成文字录入上传)。

虽然每期的聊天时间只有1个多小时,但之前有许多琐碎的活儿。

...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