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击:温情“救助”第一天

信息来源:2003.08.02 大河报

《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昨起实施■全国“收容遣送站”昨天起全部更名为“救助管理站”

郑州:首日接待12名求助者

“我宣誓:不拘禁或变相拘禁受助人员;不打骂、体罚、虐待受助人……”昨天是《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第一天。上午9时20分,郑州市救助管理站全体员工举手宣誓,以特殊的形式完成了“收容站”到“救助站”的历史性转变。

昨天,这里还没能挂上“郑州市救助管理站”的牌子,据称是未接到省民政厅的通知。尽管如此,郑州救助管理站昨天仍焕然一新:成人救助区挂上了崭新的“救助一科”、“救助二科”牌匾,“紧急救助”车辆一字排开,整装待发。

10时许,救助站迎来了第一个求助者——12岁的四川某山区小姑娘刘安慧。“小姑娘从6月30日就住在派出所。”郑州市颍河路派出所副所长李峰介绍,小姑娘父母离异,父亲再婚。一个月前,她和父亲到郑州,与父亲走失后流浪街头,被警方收留。数日前,派出所已和四川警方取得联系,但至今没有过来接人。

小姑娘来到自己的房间后,又是摸新床单,又是看挂在墙上的英汉字母表。记者拍照时,刘安慧拉着警察阿姨冯峥的手害羞地笑了。

上午10时20分,第一名成人求助者走进郑州市救助管理站的大门。这名求助者1.78米的个头儿,戴着眼镜,衣着干干净净。管理员热情地把他引领到接待室,告知他救助站可以提供免费食宿,突发疾病可以送医院治疗,可以帮助与亲属或所在单位联系,并可提供返乡乘车凭证。他自称姓游,21岁,7月28日从郾城来郑打工,在火车站被偷后靠乞讨为生,他希望救助站能给他提供食宿,其他则只字不提。这个小伙子吃过午饭后,又突然申请离开救助站。救助站办理相关手续后,他很快离开了。

郑州市救助管理站站长王万民说,截至昨天下午5时,救助站共接收12名求助者,年龄最大的57岁,年龄最小的11岁。按规定,救助站将尽快与求助者亲属联系,争取让求助者早日返乡。实在和其家人联系不上时,救助站将通知其户口所在地派出所或民政部门在10天内将其接回。记者 胡炳俊

新乡“监所”变成“招待所”

8月1日上午9时,记者来到位于新乡市中心、距火车站不足500米的原新乡市收容遣送站。旧牌已摘,但

...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