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马路劳务市场为何解而不散?
今年5月2日,铭功路办事处、二七区劳动部门联合公告,将二马路劳务市场永久关闭。市场关闭后,办事处虽然每天派专人劝退、引导,但外来民工依然情系二马路,蹲守在道路两侧苦候雇主。阻断交通、扰乱治安——自发聚集的民工形成非法劳务市场,给城市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距离二马路500米的新建民工劳务市场内却冷清无人。揽活民工何以对二马路情有独钟?新建劳务市场为何遭冷落?非法聚集的民工最终会被引导到哪里?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非法市场仍喧闹
连日的高温酷暑并没有消退民工们的揽活信心。记者来到二马路时,道路两侧自发形成的劳务市场上,依旧是一派喧闹景象。
数千民工聚集在马路两侧的树阴下,或蹲或坐,在路旁自发形成了寻工长廊。“杂工”、“炒菜”、“护理老人”、“看大门”——大多数民工面前都摆放着一张“招工牌”,这些用废报纸、旧纸板写成的招工牌,寥寥数字表明着揽活者的寻工意向。数千民工中,也有一部分人只是蹲守在树阴下,盲目地等候着机会上门。在求职的民工中间,可以见到持驾驶执照、厨师证的求职者,但更多的却是标称焊工、木工之类的民工。
“已经在这儿坐5天了,可还没找到活儿。”坐在行李上,60岁的杨荣万无奈地说,这里聚集的民工太多了。“护理老人,护理病人,看大门”,字牌上标明的挺多,但老杨苦笑着说,这些活儿不需要技术,其他民工也干得了。
“不来这儿扎堆儿还能去哪儿?!”
对于记者的调查,老杨反问道,知道这个市场是非法的,可民工找活儿的地方,在郑州就这么一个。“到市内人才中心找工作,跟买彩票撞运气差不多。”旁边的民工插话说,这里的寻工者绝大多数没有文凭,到别的地方找活儿,根本无法与别人比。再者,这里的民工普遍收入低,出门“盘缠”少,经不起交费登记等职介的“折腾”。采访时,多数民工的想法很相似,白天坐在路旁揽活,夜晚席地歇息,不找到活儿不离开二马路。
路旁的民工巡视着来人,一见有雇主“上门”,马上有十几个人围上去,站在路中交谈论价。经过的公交车、汽车、自行车交错混杂,车辆频频受阻,骑车路过的市民则纷纷抱怨:“这里的非法劳务市场多次取缔,咋还有这么多找工作的人,看把路堵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