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字旗

信息来源:2015.09.03 平安时报 汪金友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重新布展的“伟大胜利、历史贡献――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展览”,7月8日正式面向公众开放。其中有一面当年川军出川抗战,父亲送儿子上战场的“死字旗”,令很多参观者为之落泪。

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当时的各路川军,组织了两个集团军参与抗日。每位川军将士都抱着必死的决心出征,临行前会为家中留下一封书信,也就是遗书。

在这支即将出征的队伍中,有一个叫王建堂的战士。他是四川省安县曲山镇的小学教师,但看到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半壁江山就要沦陷,按捺不住心中的悲愤,因而主动请缨,杀敌报国。

就在部队集结、将要出征的时候,王建堂收到了父亲王者成送来的一个包裹。打开一看,是一块五尺白布做的大旗,旗的正中写着一个斗大而苍劲有力的“死”字。“死”字的左右两侧各写着几行小字,右边是:“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尽忠。”左边是:“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普天之下,哪个父母愿意自己的儿子前去送死?而这位父亲做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好不容易把儿子培养成人,而且读书识字,当上了教书先生。但到大敌当前、国难当头的时候,这位父亲毅然决然送子出征。当他挥笔写下“死”字和“伤时拭血,死后裹尸”的句子时,该是何等的胸怀、气度、惨痛和悲壮!

相传当年岳飞出征的时候,他的母亲在其背上刺上了“精忠报国”四个字,以期儿子日后能够竭尽忠诚。此后的十余年间,岳飞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前些年有人写了一首《精忠报国》的歌曲,其中唱道:“狼烟起,江山北望,心似黄河水茫茫;何惜百死报家国,我愿守土复开疆。”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每一次外敌入侵的时候,都会涌现出成千上万个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上战场的感人故事。在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展厅里,有一尊普通妇人的半身雕像,她叫邓玉芬,是北京密云县人。抗日战争时期,这个伟大的女性把自己的丈夫和5个儿女先后送上前线,并全部战死沙场。

自1931年“九一八”

...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