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愁女与莫愁湖
莫愁女,战国末期楚国效郢石城(今钟祥郢中)人,是楚国著名的歌舞艺术家。她聪明美丽,能歌善舞,“容似香荷新瓣,行如风送彩云。金嗓一歌声漱玉。霓裳起舞袖吐虹。”她手摇双桨,口唱民歌,驾舟于莫愁湖上,息桨于桃花柳林中。以莫愁女为代表的楚国群众文化和以屈原、宋玉为代表的楚国风骚文化珠联璧合,对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
莫愁女,姓卢,名叫莫愁。相传,约在公元前三世纪前后,一条汉江流经楚别邑效郢石城,江边有一个桃花村,这就是莫愁女的家乡。《地里通释》载:“郢州子城,三面墉基皆天造,正面绝壁,下临汉江,石城之名本此”;旧《钟祥县志·古迹》载:“莫愁村,在汉西二里,古汉水经城址,其西为村即莫愁所居地。”莫愁女的父亲卢公,在汉江上靠摆渡打鱼为生,母亲在村中植桑种桃。一天,莫愁女降生在船舶中,当时啼哭不止,卢公抱着她哄道:“莫哭、莫哭,莫悲、莫悲,莫愁、莫愁!”听到“莫愁”二字,她突然不哭了,于是,卢公为她取名叫“莫愁”。莫愁女长大后,如同出水芙蓉,美貌无双,性格开朗,善于撑篙摆渡,驾舟荡桨。她能歌善舞,唱起歌来如流水行云,委婉动听;跳起舞来如嫦娥奔月,婀娜多姿。常在莫愁湖上荡桨放歌,采莲清唱,引来众多的喝彩声。她走到哪里,哪里就传出欢声笑语,深为乡亲所喜欢。古《乐府》歌云:“家家迎莫愁,人人说莫愁,莫愁歌一字,恰恰印心头。”后来,莫愁女得到楚国大夫屈原、宋玉指导,翻古传高曲,融楚辞乐声,继楚大琴师刘涓子之后,完成了高雅名曲《阳春》、《白雪》的入歌传唱。“郢人烂漫醉浮云,郢女参差蹑飞鸟。”为灿烂的楚文化添上了一道迷人的光环。
莫愁女的歌舞声誉,传进楚王宫苑,楚襄王把她召进宫中做了歌舞侍姬,楚襄王为了独霸莫愁女,就把她情有独钟的襄哥放逐到距郢中数千里的三吴扬州。生死离别,莫愁女痛不欲生。古《莫愁乐》记述这对恋人泪别时的情景道:“闻欢下扬州,相送楚山头,探手抱腰看,江水断不流!”一天,莫愁女含忿在白雪楼投江自尽,幸被渔夫救起,从此逃离王宫,便下扬州追寻襄哥而去。这就是传说中南京也有一个莫愁女的缘故。
两千多年来,钟祥一直流传着许多关于莫愁女的美丽动人故事;莫愁湖也随之成为远近
...